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沁园春 元 · 无名氏
 押先韵
自古神仙,隐迹终南,万代流传。
说经台上,针活枯柏,鍊丹炉下,化女石泉
四皓商山,十老古洞,尹喜亲闻道德篇。
结庵处,有青牛系白鹿升天。
翊圣古迹依然。
雪样三朝画得全。
元真文涧,松阴一梦,钟离悟道,跨鹤金仙。
二祖披毡,甘河引度,传受重阳七朵莲。
全真教,洞天福地象帝之先。
秩官 先秦 · 古逸
 出处: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
敌国宾至,关尹以告,行理以节逆之,候人为导,卿出郊劳,门尹除门,宗祝执祀,司里授馆,司徒具徒,司空视涂,司寇诘奸,虞人入材,甸人积薪,火师监燎,水师监濯膳宰致饔,禀人献饩,司马陈刍,工人展车,百官以物至,宾入如归,是故大小莫不怀爱。
其贵国之宾至,则以班加一等,益虔。
至于王吏,则皆官正莅事,上卿监之。
王巡守,则君亲监之(《周语》中,单襄公引周之《秩官》。注:「《秩官》,周常官篇名。」)
子成游说经台 其一 明 · 温纯
五言律诗 押元韵
为结烟霞侣,因过尹喜门。
停车逢白鹤,挥麈听玄言。
瑶草经春长,琪花冒雨繁。
真源如可问,待月坐黄昏。
关尹问道图 元 · 张思濂
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:宛陵群英集卷十二
关门令尹苦纷纷,道德胡为问老君。
柱史习知周制度,不询残缺补经文。
关尹子书录 西汉 · 刘向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七
右新书著定《关尹子》九篇,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言:所校中秘书《关尹子》九篇,臣校雠太常存七篇,臣本九篇,臣辄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九篇,成,皆杀青,可缮写。
关尹子名号关尹子,或曰关令子,隐德行,人易之,尝请老子著《道德经》上下篇,列御寇、庄周皆称道家书。
篇皆寓名,有章,章首皆有「关尹子曰」四字,篇篇叙异,章章义异,其旨同。
辞与《老》《列》《庄》异,其归同。
浑质崖戾,汪洋大肆,然有式则,使人泠泠轻轻,不使人狂。
盖公授曹相国参,曹相国薨,书葬。
至孝武皇帝时,有方士来,以七篇上,上以仙处之。
淮南王安好道聚书,有此不出。
臣向父德,因治淮南王事得之。
幼好焉,寂士清人,能重爱黄老清静,不可阙。
昧死上,永始二年八月庚子,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谨进上(此疑依托)
子华子书录 西汉 · 刘向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七
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,所校雠中《子华》书,凡二十有四篇,以相校,复重十有四篇,定著十篇,皆以杀青,书可缮写。
子华子程氏,名本字子华晋人也。
晋自顷公失政,政在六卿赵简子始得志,招徕贤俊之士,为其家臣。
子华子生于是时,博学,能通坟典丘索,及故府传记之书。
性闿爽,善持论,不肯苟容于诸侯。
聚徒著书,自号《程子》,名称藉甚,闻于诸侯。
孔子遇诸郯,叹曰:「天下之贤士也」。
简子欲仕诸朝而不能致,乃遣使者奉纁币聘以为爵执圭。
是时简子杀窦犊及舜华孔子为作《临河之操》,子华子亦逡巡不肯起。
简子大怒,将胁之以兵,子华子去而之齐,齐景公不能用也。
子华子馆于晏氏,更题其书曰《子华子》。
简子卒,襄子立子华反于晋,时已老矣,遂不复仕以卒。
今其书编离简断,以是门人弟子共相缀,随记其所闻,而无次叙,非子故所著之书也。
大抵《子华子》以道德为指归,而纲纪以仁义,存诚养操,不苟于售。
孔子然后知其贤。
齐大夫晏平仲与之为久要之交,当时诸侯以势相辄争,结怨连祸,日以权谲为事。
子华子言,如持水纳石,不相酬答
卒以不遇,可为酸鼻。
谨目录,臣昧死上(此叙及《关尹子叙》,疑皆宋人依托,今始录之。《于陵子叙》,明人作,不录。)
癸卯春日林宪副许给杨邑簿郑冯谢三文学明昌塔绝顶(此诗清康熙琼山县志》卷一○归为海瑞之作,题作《春日同许给谏诸文学明昌塔绝顶》。 ) 明 · 王弘诲
七言律诗 押蒸韵
缥缈丹梯此共登,侧身云壑拟飞腾。
天连沧海悬孤屿,人立青霄最上层。
望气几年逢尹喜,传衣何处订卢能(订,清康熙琼山县志》卷一○作“是”。 )
摩空捧日邀吾党(邀,清康熙琼山县志》卷一○作“属”。)雁塔龙门次第升。
旭岭书台 明 · 王弘诲
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:古今图书集成
负郭崇冈此共登,东南佳胜拥觚棱。
山当旭日溪空界,人立青云路几层。
望气几年逢尹喜,传衣何处订卢能。
怪来瑞色衔山鹤,已报仙凫自此升。
按:整理自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南安府
蜀王本纪 其二十二 西汉 · 扬雄
 出处:全汉文 卷五十三
老子关令尹喜著《道德经》,临别曰:「子行道千日后,于成都青羊肆寻吾」。
今为青牛观是也(《御览》一百九十一,《寰宇记》七十二。)
函谷关 其一 东汉 · 李尤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五十
惟皇汉之休烈兮,包八极以据中。
混无外之荡荡兮,惟唐典之极崇。
万国喜而洞洽兮,何天衢以流通。
襟要约之险固兮,制关楗以擒非。
其南则有苍梧荔浦,离水谢沭,汇浦零中,以穷海陆。
于北则有萧居天井,壶口石陉,贯越代朔,以临胡庭。
缘边邪指,阳会玉门,凌测龙堆,或置以□。
于西则有随陇武夷白水江零中沔汉阻曲,路由山泉。
奋水辽溢,沐落是经,尔乃周览以泛观兮,历众关以游目。
惟夸阔之显丽兮,羌莫盛乎函谷
施雕砻以作好,建峻敞之坚重。
殊中外以隔别,翼巍巍之高崇。
命尉臣以执钥,统群类之所从。
严固守之猛厉,操戈钺而产为聪。
蕃镇造而惕息,侯伯过而震忡。
函谷之初设险,前有姬之苗流。
尹喜之望气,知真人之西游。
爰物色以庶道,为著书而肯留。
自这东迁,秦虎视乎中州文驰齐而惧追,谲鸡鸣于狗偷。
睢背魏而西逝,托衾衣以免搜。
大汉承弊以建德,革厥旧而运修准令宜以就制,因兹势以立基。
盖可以诘非司邪,括执喉咽。
季末荒戍,堕阙有年。
天闵群黎,命我圣君。
稽符皇乾,孔适河文。
中兴再受,二祖同勋。
永平承绪,钦明奉循。
上罗三关,下列九门
会万国之玉帛,徕百蛮之贡琛。
冠盖纷其云合,车马动而雷奔。
察言服以有讥,捐繻传而勿论。
于以廓襟度于神圣,法易简于乾坤(《艺文类聚》六,《初学纪》七,《古文苑》)
王子乔 东汉 · 蔡邕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七十五
孙子乔者,盖上世之真人也。
闻其仙旧矣,不知兴于何代。
博问道家,或言颍川,或言彦蒙,初建斯城,则有斯丘,传承先民,曰王氏墓。
绍胤屑不继,荒而不嗣,历载弥年,莫之能纪。
暨于永和之元年冬十有二月,当腊之夜,墓上有哭声,其音甚哀,附居者王伯闻而怪之明则祭其墓而察焉。
时天洪雪,下无人径,见一大鸟迹在祭祀之处,左右咸以为神,春后有人着大冠绛单衣,杖竹策立冢前,呼樵孺子尹永昌曰,我王子乔也。
尔勿复以吾墓前树也。
须臾,忽然不见。
时令太山万熹,稽故老之言,感精瑞之应,咨访其验,信而有徵,乃造灵庙,以休厥神。
于是好道之俦,自远来集,或弦琴以歌太一,或覃思以历丹丘,其疾病尪瘵者,静躬祈福,即获祚,若不虔恪,辄颠踣
故知至德之宅兆,实真人之先祖也。
延熹八年秋八月,皇帝遣使者奉牺牲以致祀,祗惧之敬肃如也。
国相东莱王璋字伯仪,以为神圣所兴,必有铭表,昭示后世,是以赖乡仰伯阳之踪,关民慕尹喜之风,乃与长史边乾,访及士隶,遂树之玄石,纪颂遗烈,俾志道者
有所览焉:
王君,德通灵。
含光耀,秉纯贞,应大道,羡久荣,弃世俗,飞神形,翔云霄,浮太清。
乘螭龙,载鹤軿,戴华笠,旧金铃。
羽旗,曳霓旌,欢罔极,寿亿龄。
昭笃孝,念所生。
岁终阕,发丹情
存墓冢,舒哀声。
遗鸟迹,宽旧城。
被绛衣,垂紫缨。
孺子,告姓名。
由此悟感,布惊,修祠宇,反几筵,馈饎进,甘香陈。
时倾顾,馨明咸怖。
流祉,熙帝庭,祐邦国,相黔民,光景福,耀无垠(本集,《水经汳水》注《御览》三十三引《蔡邕王乔录。)
老子关图癸酉月课) 明 · 金净
 出处:冲庵先生集卷之二
重关凌晨开,石路高萦回。
紫气凝光景,缥缈东南来。
翩翩有何客,去去骑青牛。
轻烟覆其上,翠雾承其裘。
惝恍欻明晦,窅眇闻笙竽。
生年不知几,颜色何敷腴。
绀瞳映皓鬓,骨如松鹤臞。
关尹识真人,出拜为踟蹰。
昔潜柱下隐,今向寥天游。
人命如蚍蜉,一往不可留。
一气化自然,而我操其枢。
众妙门玄牝,万有毋虚无。
为尹寓微言,至道不在书。
逝将返希夷,永超昏浊区。
昆崙在何许,欲往不可从。
千秋去寥廓,白云无遗踪。
四十九章经序 南宋 · 李壁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八五、《文献通考》卷二二四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经籍典卷四六二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七五
隐者刘漫翁,博涉古今,尤邃黄、老。
一日,某言:「贾生《惜誓赋》之超绝,如云:『黄鹄一举兮知山川纡曲,再举兮睹天地圆方』。
此言居身益高,则所见益远矣。
今人汩于情伪,沉于利欲,犹坎蛙壤蚓,积处洼下,欲几高明,得乎?
东坡称:『博大古真人,老聃关尹喜
独立万物表,长生乃馀事』。
惟其翛然玄览,却立垢纷之外,不为物所梏,则乘星载云,挥斥八极,超无有而独有,又谁禦哉」?
漫翁曰:「君言善矣,然兹理也,不待贾生、东坡而始著,是在道经《四十九章经》已云:『学道甚苦,如负重登山,既登绝顶,其苦自息,俯视一世,皆微眇也』」。
予始知有是经。
亟从羽流访得,读之,慨然曰:「至言妙道,尽在是矣,虚皇岂欺我哉」!
大抵道家贵于眇万物而不留,离澳渫而化昭融,物之旦夜交于前者,皆不足以为吾病,而去道迩矣。
然而为物而眇视之,犹有物也;
若尽空诸有,豁然四达,无门无旁,无声无臭,亶为至极。
而圣人之教人,未尝举空也。
老子言道虽窈冥恍惚,而必有象有物焉,此经所谓圆明具足者,非邪?
或谓之诫,或谓之玄,或谓之真,或谓之觉,或谓之实际,以至为情为识,为为怒,为爱为恶,为圣贤,为仙灵,为奸邪,为盗贼,大而天下之能化育,微而蠛蠓之能飞鸣,皆是物也。
故《易》著感寂之理,而《升玄》、《清静》二经虽曰空而实非空。
使凡世之善恶皆可举而空之,则淫贪、狠愚、险忮、谗媚所植罪,本亦可空矣,则将何所不至乎?
味经之三十三章,盖与《老》、《易》及《清静》、《升玄》合,虽称种种因缘均为幻假,当灭除之,而他章顾谓「触情纵欲,是造诸苦。
吾道苦而后乐,众生乐而后苦」,又云「财者罪之根,聚财为聚孽」,又云「危人还自危,枉彼还自枉」。
观此,则凡奸邪小人,聚财以规利,枉彼以陷人,虽快一时,终必自祸,犹影响也,概谓之空可乎?
尝怪道家言三洞、三太皆藏玉京,上真犹不得见,而近世张君房所集道书,凡四千五百六十五卷,崇、观间增至五千三百八十七卷,抑何多邪?
黄、老宗旨虚无,至太、洞诸经,昉言诸天奥密、神仙隐秘事,自晋始传人间。
由隋历唐,方伎、符箓,其说益以诞漫,去本滋远。
以是知道家之书,真者绝少,而俗师附益假托者多。
如世所传《斗经》,乃以北辰为北斗,岂有天人至尊不辨星文,误引《论语》者乎?
若此经之玄妙精微,明白切至,其为先圣至人所说无疑。
惟卓识殚洽者,无惑乎古书之正伪,彼方士羽人,苟非研精教典,独会于心,乌能断其书之纯驳哉?
淳安县魁星楼 南宋 · 何梦桂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九六、《潜斋集》卷九、光绪《淳安县志》卷一三
魁星楼,盖取北斗第一星名也。
魁居斗一为天枢,枢所以旋斗杓而行乎周天也。
志天文者谓斗璇玑四星皆为魁,号不同,而其为魁首义一也。
然则取以名楼,何也?
楼为邑庠作也。
作楼以魁名,以崇科目也,何也?
繇唐宋以科目拔擢天下士,其名在举首者率曰魁,大廷亲策曰廷魁,省闱奏名曰省魁,由三学选曰舍魁,由列郡荐曰乡魁,其他大小科异等、六经异议各有魁,惟廷试及第为天下魁。
淳祐丁未廷唱亚魁,庚戌廷唱大魁,盖皆邑庠魁彦也。
以其在人为魁名,在天为魁象,故特书魁星楼者,昭其名也。
或谓于古无證,非也。
考之史志,谓太微六星为三公,少微四星为处士,奎为武库,壁为图书,是岂天降地出,以得此名哉,亦惟星家追步,举而号之云尔
苟迹其故,则知魁星楼之不为徒名也。
至元丙子,寇燬官舍,民庐俱烬,惟邑庠岿然,为鲁灵光。
事定,仅能补葺宫墙,而楼久化为荆榛瓦砾矣。
大元以武功定天下,固未遑事科目,然德音屡降,所以嘉惠学校者备至,饩之廪而蠲其科役,士莫不弹冠结绶,以幸明时之向用也。
线君荣来尹兹邑,实董学事,每奠谒事毕,与章掖周旋,亲履故基,有志兴复焉。
越两年,政明讼简,吏肃民恬,爰始规画,首辍己俸以倡,且寅协赞襄。
乃刲羊酾酒,登进诸生而告谕之,众莫敢不敬听度力,相役有差。
经营于大德戊戌之某月,落成于己亥之某月。
有鼓欢鸣,有钟于论。
簪佩朋集,登斯楼也,举觞相庆,且幸斯文之有所托也,阖辞请曰:「盍记诸」?
尹曰:「记之」。
或曰:「盍新其名,以改视易听」?
尹曰:「名固旧也,仍之」。
乃属何某为之记,使执事者就请焉。
揖之进而语之曰:「夫魁之丽于天也,岂直借其名为一楼观美哉?
斗为天之号令,于以斟酌元气,运乎四时。
故其行,日周十二辰,岁建十二月
其轨度有常,则五气不失其序,列曜不失其经,民物不失其理,观文察徵,斯可以候禨祥而占吉凶矣。
然则魁之所主岂不甚重,魁之所运岂不甚大矣乎!
故魁所以总七星而为中天之枢也,学校所以风四方而为万化之枢也。
推其极致,盖将齐七政,平泰阶,跻至治,何莫非魁斗之功用,则亦何莫非儒道之利泽哉?
兹盖尹君作楼存名之微意也」。
二三子拱手曰:「命之矣」。
以复于尹。
尹喜而起曰:「旨哉!
请遂为记」。
大德三年冬长至日记。
风俗通义佚文卷四:氏姓上 其六十三 东汉 · 应劭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九
关氏,关令尹喜之后(《广韵》二十七《删》,《通志·氏族略》,《通鉴注·汉纪》二十八)
西轩 南宋 · 韩淲
五言律诗 押侵韵
闻道西轩整,登临识自今。
溪山虽郭外,楼殿接池阴。
旧观赵岐发,新诗尹喜深。
水南如此胜,吾老复关心。
尹喜 唐末至五代 · 韦庄
七言律诗 押萧韵
荒原秋殿萧萧,何代风烟占寂寥。
紫气已随仙仗去,白云空向帝乡消。
濛濛暮雨春鸡唱,漠漠寒雪兔跳。
欲问灵踪无处所,十洲空阔阆山遥。
老子 清 · 姚燮
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:复庄诗问卷二十六
元云挂海看龙嬉,柱下遗型今未堕。
始悟庄周非创学,颇嫌关尹有支辞。
恃生天地防离母,脱想人虫忌肖师。
要约五千归抱一,分明帝治尚无为。
关尹 宋 · 林泳
七言律诗 押鱼韵
杏坛之外圣人徒,千载遗编喜卷舒。
一字名篇原易卦,万言论道广聃书。
黄庭丹学分苗裔,紫府仙经得绪馀。
正为文章太奇崛,寻常眼目亦痹渠(同上书页四一八八)
西升经集注序 北宋 · 陈景元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二九
夫世道交丧,慰悯沉纯,圣人虽不处山林之中,其德隐矣。
周之衰也,老氏非伏其身而弗见也,非闭其言而不出也,非藏其智而不发也,时命大谬也。
已而厌世去官,将反以无迹。
天地闭、贤人隐,其来久矣。
当是时也,关尹望气,知有博大真人西游,乃齐庄遮道,邀迎至舍,请问乙密,于是复为著言若干。
其微言奥旨,出入五千文之间,纪而成书,名曰《西升记》。
云道自然,行者能得,闻者能言。
能得者庸讵晓焉,能言者庸讵知焉,故藏身于身而不出也,藏人于人而不见也。
至若虚无恍惚,是有物之根;
万物共本,是有物之元。
知之者去之,欲之者离之,近之者远之,唯得之者在己不忘,故藏其狂言而默然。
故今之传者,非已陈之刍狗乎?
今之味者,非古之糟粕乎?
然则为道日损,非忘行乎?
为学日益,非贵言乎?
故有得一万事毕,无心留德而鬼神服者,是知一与言为二,二与一为三,自此已往,密行至言曼衍而无穷极也。
是故庄子多称其言有在于是者。
碧虚子闻其风而悦之,搜遗编于藏室,得注解者凡五家,先校取经之是者,后窜去注经之非者,集成二篇,依旧号曰《老子西升经》,将示同学,使昭昭乎见古人之大体,非徒因是因非,蔽精神于蹇浅,而忘太清寥廓者也。
按:《西升经集注》卷首,道藏本。